各有关单位及个人: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,加强创新性、引领性科技攻关,大力推动我国航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,鼓励广大青年人才利用所掌握的最新航空专业技术知识,以需求为导向,坚持自主创新,瞄准未来航空器核心关键技术,中国航空学会将于2023年11月25日—26日在江西赣州举办第八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-智能垂直起降飞行器创新设计赛(以下简称大奖赛)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组织机构
主办单位:中国航空学会
赣州市人民政府
承办单位: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分会
南康区人民政府
赣州市军民融合发展中心
赣州市投资促进中心
赣州市商务局
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
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研究院
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
二、时间和地点
初赛时间:2023年11月10日(函审)
决赛时间:2023年11月25-26日(现场)
决赛地点: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赣州低空经济产业园
报到时间:2023年11月24日10:00——20:00
报到地点: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赣州低空经济产业园11号机库
三、项目要求
本次大奖赛为旋翼类创意赛,创意赛旨在鼓励一切有价值的旋翼航空器创新探索。参赛作品是指可以进行飞行演示的新型旋翼类航空器(包括但不限于垂直起降多旋翼类、倾转旋翼类、倾转机翼类、倾转机体类、复合旋翼类等航空器),演示飞行须无人驾驶,其控制方式可为自主控制 (含应急遥控) 或人工遥控。按《竞赛通则》(详见附件1)通过现场答辩和飞行演示展示其创新内容,获得评分,并排定获奖名次。
本次大奖赛要求作品为设计目标起飞重量100-1000kg级旋翼飞行器、可垂直起降、悬停,具备实用性,针对目标机开展设计,以缩比样机(不超过50kg)进行实物飞行。特殊构型(例如智能微型飞行器)可以不受此限制,但理由要充分。比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:
方向一:新能源智能旋翼飞行器
方向二:跨介质/多栖垂直起降飞行器
方向三:新型eVTOL或复合式智能垂直起降飞行器
方向四:高速垂直起降旋翼飞行器
方向五:组合式智能垂直起降飞行器
四、参赛办法
(一)参赛队可以是单位、团体或个人。参赛队员不分年龄、性别、国籍。
(二)每支参赛队报名队员不超过5人,每名参赛队员只能代表一支参赛队,上场队员不能超过3人。
(三)每支参赛队设队长1人,队长可不在上场队员中。有2支(含) 以上参赛队的单位设领队1人,领队不能由参赛队员兼任。
(四)参赛队及参赛作品均应有唯一命名,名称均不得超过6个(含)汉字或12个(含) 英文字符(汉字加字母、数字组合也不能超过6个全角字符),报名后不得更改。
五、竞赛组织
(一)本次大奖赛发布的规程及标准(详见附件2、3)为依据性文件。赛前所发布的有关竞赛规程及规则的补充通知,具同等效力。
(二)大奖赛组委会聘请相关人员组成裁判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。
(三)全部赛事由裁判委员会按各竞赛规则进行评判,裁判评分采取去掉最高/最低分的平均分制。
(四)赛事中出现有争议的问题由仲裁委员会裁定。仲裁采取会议表决制。
(五)大奖赛组委会选定合适的竞赛场地并配备相关设施,包括必需的测量器械。
(六)比赛前,在仲裁委员会成员和参赛队代表在场的情况下,由裁判委员会组织抽签,竞赛按抽签后的排序进行。
(七)竞赛时预先公布竞赛日程,包括比赛时段、每轮开始与结束时间,并在竞赛期间公布每轮比赛成绩。
(八)安全措施
1.禁止一切可能有危险的参赛作品飞行,即使这些参赛作品符合规则的要求。
2.竞赛场地设飞行区和安全区,禁止非工作人员和非上场参赛队员进入飞行区,禁止参赛作品飞入安全区。
3.参赛者必须对飞行器的安全性做详细设计,制定应急操作程序和特情处置预案。
4.参赛者需在比赛上场前提交书面的航路规划图及有关说明。应确保飞行器在规定空域飞行,不得飞入安全区。当出现危及安全的状况时,应能及时切入安全遥控应急模式。
5.参赛者应服从比赛现场管理和指挥。
六、申诉与仲裁
(一)申诉
1.参赛队如对比赛成绩有异议,须在公布成绩后一小时内向裁判长提出书面申诉,申诉书应由队长签名。
2.参赛队对裁判委员会的裁决回复仍有异议的,可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,申请书应由队长签名。在递交仲裁申请书时应缴纳申请费人民币600元。
(二)裁决与裁定
1.裁判委员会对申诉进行裁决,裁决结果由裁判长向参赛队队长口头回复。
2.仲裁委员会对仲裁申请进行裁定,并书面送达裁判委员会和参赛队,若仲裁结果与申请诉求一致,则退还申请费。
3.裁判委员会根据仲裁裁定,做出维持原判或改判裁决,并告知参赛队队长。
4.仲裁委员会的裁定为最终裁定结果,裁判员和参赛队均须遵守。
七、奖项设置
(一)本届大奖赛奖项设置及奖励数额为:
奖项 | 数量 | 奖励 | 附加条件 |
特等奖 | 5万元及奖杯、证书 | 190分以上(含) | |
一等奖 | 5% | 3万元及奖杯、证书 | 150分以上(含) |
二等奖 | 10% | 1万元及奖杯、证书 | 130分以上(含) |
三等奖 | 15% | 0.8万元及奖杯、证书 | 120分以上(含) |
优秀奖 | 50% | 奖杯及证书 | 90分以上(含) |
(二)获奖参赛者及其作品必须遵照和配合组委会的安排,参与大奖赛结束之前的表演、展示等活动,否则给予相应处罚。
(三)经评委会评选特别优秀的作品,将有机会被推荐为特等奖。
八、报名
报名截止日期为2023年11月8日,参赛单位或个人需提交报名文件(详见附件4—8),并按照要求填写,盖本单位有效公章。参赛作品设计报告(按附件2要求完成)及报名文件电子版发至组委会邮箱,纸质文件邮寄至大赛组委会指定地址。参赛单位或个人发送作品文件后,请及时电话与大赛联系人确认。
九、联系方式
联系电话:18551775806 (胡裕宁) 18086741685(季虹)
电子邮箱:rotorcraft@nuaa.edu.cn
邮寄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
官方微信公众号(微信扫码关注)
官方QQ交流群(QQ扫码关注)
十、其它
(一)参赛作品不应侵犯他人知识产权,不应违反所在国国家安全规定,如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或违反安全规定的事项,由参赛者自负责任和自行处理。
(二)参赛作品著作权属于作者。主办方拥有版权和推广权,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推广、编辑、出版、展示、宣传。
(三)组委会将为各参赛队提供食宿、交通等方面的服务,其费用按相应标准由参赛队自理。
(四)本次大奖赛将通过中国航空学会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(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)发布赛事公告及有关信息。
(五)本规程及各竞赛规则的解释权归大奖赛组委会。
附件:1.竞赛通则
2.设计报告评判标准
3.实物飞行评判标准
4.参赛报名表
5.参赛作品技术审核表
6.参赛作品推广承诺书
7.参赛作品非涉密证明
8.参赛安全责任书
中国航空学会
2023年10月17日
中航学字101号-国际无人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.pdf
附件8:第八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-智能垂直起降飞行器创新设计赛参赛安全责任书.doc
附件7:第八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-智能垂直起降飞行器创新设计赛参赛作品非涉密证明.docx
附件6:第八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-智能垂直起降飞行器创新设计赛参赛作品推广承诺书.doc
附件5:第八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-智能垂直起降飞行器创新设计赛参赛作品技术审核表.xlsx
附件4:第八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-智能垂直起降飞行器创新设计赛参赛报名表.docx